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题:与世界一同迈向未来——“一带一路”中国建设者素描

新华社记者

2013年,中国向世界发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获得广泛响应。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海外,有工程建设者、科技企业家、文化传播者,虽然职业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建设者”。

他们带去的,不仅有先进的技术、优惠的贷款,更有中国人共同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中国建设者:为印度洋“珍珠”插上翅膀

印度洋西南季风吹拂下,马尔代夫国际机场岛礁边的风浪急了许多,来自中国的王晓银带着红色安全帽,全神贯注盯着远处巨大的绞吸船。它正从海底吸取泥沙,为新的机场跑道填海造陆。

马尔代夫被誉为“散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每年吸引超过100万外国游客,而老机场却越来越不堪重负。2014年9月,中国和马尔代夫就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

王晓银所在的北京城建集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正在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这已经是王晓银在马尔代夫的第13个月。他说:“离开北京好久了,儿子都1岁多了,挺想家的。”

按计划,工程将在2019年完成,包括新的跑道、停机坪、货运航站楼等设施。

  中国“老司机”:飞驰在非洲铁路上

在距离马尔代夫3800多公里的埃塞俄比亚,来自中国的铁路机车乘务员冉苏龙和蒲晓松,正帮助当地培养铁路运营维护和管理人员。

“感觉这里人都很聪明,学习也很认真。”39岁的蒲晓松说,现在主要是制定各方面管理制度,分批次培训外籍管理人员。

53岁的冉苏龙还带了一位徒弟——埃塞俄比亚的工程师白莱特,传授电气机车操作和管理。“平时主要靠翻译,有些铁路上的专业术语还挺不好解释的。”冉苏龙说。

冉苏龙和蒲晓松是经验丰富的铁路机车乘务员,都是“老司机”。他们来自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这家中国企业正在帮助运营非洲大陆上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首都,于2016年10月正式建成通车。这也是非洲第一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设的电气化铁路。

冉苏龙对埃塞俄比亚有很好的印象:“这个国家有3000年历史,底蕴很深厚,人也都非常热情。有一次路过个村子,村里人邀请我们去村子里做客,给我们准备当地美食,专门感谢我们这些中国来的建设者,当时特别感动。”

  中医药传播者:让世界分享“中国智慧”

2017年1月,中国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推出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北京同仁堂集团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30多家终端门店。在这家中华老字号工作了30多年的刘丹说:“随着国家逐渐强大,国外对中医的认知也提升了,在‘一带一路’推动下,国家不断加大支持中医药走出去的力度,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这份事业的信念。”

说起中医药,刘丹说:“多年来,为让更多人分享到包含中国独特智慧的中医药,他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90年代,我到英国开拓市场,那时候伦敦郊区也有些中医小诊所,但当地人觉得中医很玄妙,顾客主要是亚裔。”刘丹说,“刚开始没人进来,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在中医药帮助下恢复健康,后来店门口经常排起长队,有时会忙到晚上10时。”

刘丹说:“这些年最高兴的就是看到越来越多人在我们帮助下,找回了健康,找回了生活。在欧洲时,有一位患糖尿病的老太太,经常专门从德国来英国的同仁堂门店里看病,不到一年就基本恢复了正常,非常感谢我们。”

刘丹现在担任北京同仁堂在香港一家养生企业的总经理。未来三年,北京同仁堂计划将海外终端门店增加到200家,已近退休之年的他仍然在忙碌着。“我们会把中医药带到更多的国家,与世界一起分享中国的智慧,一同迈向更幸福的未来。”他说。(记者李萌、魏梦佳、孔祥鑫、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