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底 “海外并购”急刹车以来,前几年狂热的中企海外并购潮有所退烧。近期,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977亿美元,同比2016年前三季度下降38.9%。

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中企海外并购遭受了“三明治”式的挤压,企业须理顺资本诉求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从而促进跨境并购市场有序合理发展。

中企海外并购遭“三明治”式挤压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572宗,金额977亿美元,接近2014年及2015全年的总和,同比2016年前三季度则分别下降14.8%和38.9%。相较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回归理性增长。

在关注海外并购的律师看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正在经受三明治式的挤压。11月28日,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中国执行合伙人陶景洲在“《财经》(博客,微博)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表示,一方面,国内增加了对资金盲目外流的监管;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疑惑中国企业是不是在执行一项国际战略,达到占有资源,获取高技术的目标。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并购加强审查,会造成交易的拖延。

2016年是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交易跨越式增长的一年,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2016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就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时就已表示,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当时就感觉风向变了。”一名从事跨境收购业务的投行人士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受此影响,2016年年底开始海外企业已经不愿意与中国企业接洽,尤其是涉及到敏感行业的。“2016年年底的时候我就有预感,2017年的业务没有以前好做了。”上述投行人士称。

资本诉求须服从国家战略

28日,海航集团董事局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在财经年会上表示,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还会有大发展,但一定要符合国家政策,这是一条红线。

“投资必须符合国家战略,不能乱投,要跟着国家政策走。海航在海外做了很多投资,坚决符合党和国家对外投资政策路线,政策不允许投的坚决不投,以前可以投现在不允许投尽量退出,比如海外地产投资,已经全部退出了。”谭向东称。

全国政协常委、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也在此次年会上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中国不主动服务于、服从于国家战略,没有发展前途。适应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就是大市场,企业没有市场怎么发展?”

此前,也有多名大佬就海外并购进行表态。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在万达甩卖了近700亿元的大笔资产后,王健林也首次主动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另一并购巨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则与内部员工其海外并购的思考时坦言,的确存在某些中国企业在非理性的海外投资。在海外投资时最头痛的就是和中国企业竞争,因为某些中国企业的出价真是看不懂,甚至到了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企业“人傻、钱多”的地步。

中企海外并购朝有序化发展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回归理性的背景下,国内的监管环境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梳理,2017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走出去”税收指引》,从税收政策、税收协定、管理规定及服务举措四个方面,详细列举了企业“走出去”涉及的90个事项。2017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关键变化包括:将境内企业和自然人通过其控制的境外企业开展的境外投资纳入监管、取消“小路条”制度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9年人均GDP增长178倍,人均储蓄增长1619倍,一部分财富走向海外已不可阻挡,投资应该以更有序、更理性的方式进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斌在财经年会上如此表示。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吴可分析称,2017年对于中国海外并购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期。随着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入、国内产业升级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战略指引,顺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海外并购在未来几年将呈活跃态势。预计从2018年起,中国的跨境并购市场将会变得更加合理和有序,并在2020年前迎来新的高峰。(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