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政府的支持,使中国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和条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1月至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702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9619.3亿元。同时,海外投资的行业分布呈多元化发展。从早期的倚重寻求自然资源转向全球战略布局,从传统的资源、能源行业和制造业,逐步拓展到地产、金融、农业等多个领域,呈现出更为优化的多元产业格局,并且以前期的设备供应、工程承包向PPP投资模式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成海外投资热点。2016年1月至10月,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的51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20.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3%。对外承包工程方面,2016年1月至10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877份,新签合同额84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完成营业额527.4亿美元,同比增长5.6%。

海外投资风险重重

海外项目投资面临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且易受各种因素波动的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风险重重。

一是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质生产和生命安全的风险,对企业实现海外投资项目的经营和战略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是指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包括经营决策、融资、人力资源等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内部管理导致的风险,这一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效果。由于企业在相关领域不同的国家投资经验不足,仍然使用国内投资项目的经验和方式,往往会造成决策错误,从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三是东道国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因东道国政府行为、政治事件甚至发生战争、暴乱等政治性事件引起的海外投资东道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海外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政治风险是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最难把握的风险。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的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和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这意味着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不容忽视。

四是东道国政策与汇率风险。一些企业往往只看到了东道国的优惠政策,但对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和监管环境不够了解,对东道国相关部门在政策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尺度把握并不清楚,这很容易给投资者造成经营和财产上的损失。许多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与国内相差较大,企业在海外投资时经验不足,很容易遭遇东道国土地使用成本提高、经营利润的流动限制、税率提高和汇率不稳定等风险。

规避投资风险的对策

一是加强风险意识。有效识别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国际环境、东道国内部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了解整个投资环境的变化条件和表现,把握风险形态。中国企业应该在投资前对项目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做出正确判断,以寻求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例如,在进入一个国家市场前,可以通过聘请国际和目标市场专业咨询顾问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咨询公司等,对目标市场的产业政策、市场容量、财政政策进行专业分析。

二是进行风险评估。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在进行投资前对整个项目做可行性分析,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各个因素逐一深入分析,预测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沟通,合理分担。中国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地点时,须考虑自然条件的历史和现状,规避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对于政局不稳定的国家,尽可能选择已经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条约的国家。在“走出去”之前需要广泛咨询各级政府、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对目标市场风险的接受程度,是否符合国家“走出去”相关支持政策、政治以及经济风险是否可覆盖、是否可以获得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融资支持等。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同样需要进行市场和财务方面的分析,选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三是建立风险管理及应对队伍。企业管理者应充分重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合理性。企业应该建立一支高水平、多专业的项目团队,从各个方面来预防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把关质量和安全问题。建立风险管理及应对队伍,及时针对投资风险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理计划。比如,在中兴能源“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中,就设计了一个全方位的“保险包”,包括了运输保险、建安险、财产险、海外投资险(承保战争及政治暴乱、汇兑限制、征收等风险)、运营能效保险(承保运营风险)等。